幻想是最大的不自由(整理稿)
猫猫 <span
class="pl">2015-02-12 20:18:48</span>
(2015年1月31日,AntView“非计划人生”演讲,浙江大学临水报告厅)
大家好,我是李松蔚,是高校老师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。很高兴今天来到浙大。这个活动的主题叫做“非计划人生”,活动过程中也有好几桩事情出乎我的计划之外。首先是临时换了浅色衬衣,还跟萧木老师撞衫了。从颜值角度来讲,这件事对我很不利,因为萧木老师毕竟是看着金城武照片长大的。我今天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理论(常看谁的照片就会长得像谁),所以我有点后悔。——因为长期以来,我的偶像都是马云。第二件事是时间拖到了这么晚。当老师的人都知道,有两个时间是不太好讲课的,早上第一节课的时间和临到饭点的时间,说什么都招人恨。第三件事是昨天王丫米老师告诉我,排在我前面的是谷大白话老师。谷大老师可能会把全场的节操值带到比较低,所以希望我温柔地挽救一下全场的调性。这几件事情让我的压力太大了。作为一个大学老师,我本来以为只要像平时一样,跟小女生还有小男生随便谈谈理想谈谈人生就好了。现在也只能这么硬着头皮谈下去。我的题目叫《幻想是最大的不自由》。
你们当中一些人可能看过我写的文章。在《南方人物周刊》我开了一个专栏,叫“时代病”。这个题目起得有点大了。我有一个朋友,艺名叫“动机在杭州”,是浙大的老师。他就跟我提过意见:为什么不可以小一点,叫“大城市病”?或者“大城市里的一部分年轻人病”?后来他自己提了一个概念,叫“浙大病”。写了一篇文章,叫《浙大病你有吗?》,发到他的公众号上,非常火。很多人看了感同身受,阅读量迅速地破了10万。以至于连浙大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考题都要求分析“浙大病”。可惜动机老师忘了署名,然后文章的第一句话是“我的朋友李松蔚老师曾经说过……”,结果我就这么成名了。直到很久以后还有人问我:“我看过您一篇文章,写得特别好,叫《浙大你有病吗?》——可是,您不是在清华吗?”
其实不管是在浙大还是在清华北大,很多年轻人的痛苦和迷茫都是一样的。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理解,说他都已经考到清华北大或者浙大一个这么高的层次,他有什么好痛苦的?其实痛苦这种东西,不在于你的绝对位置在哪里,而在于你理想的位置和现实有多大差距。差距越大,痛苦就越深。
你在浙大校园里随便找一个很精英的人,看上去很阳光很厉害很正能量,你去问他们:“同学你的毕业论文写完了吗?SCI发表了吗?”(这样提问很危险,要保护好自己),你就会发现他们心里有多不开心。我在北大读了九年书,这九年之中深受写论文的折磨。我很清楚我和理想是有差距的,就去问我一个师兄。很厉害的师兄,基本上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篇论文产出——SCI论文!我就问他是怎么做到的。因为那个师兄他真的非常爱玩儿,爱打篮球、打游戏、还有一个妹子。别的我都不羡慕,但我真的很羡慕他这么能写论文。然后师兄告诉我说:写论文其实蛮简单的,我只不过是每天早晨起来写一个小时,晚上睡觉前写一个小时。每天就两个小时,拿来做和论文有关的事情,其它时间该干嘛干嘛。这样日积月累几个月以后,一篇论文就成了。我就说哦好好佩服佩服,学到东西了,然后我心里就在想——我靠!
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非常的变态,他就会让你对你的存在意义产生怀疑,就可以在他的天赋上碾压你,智商爆表,让你觉得在他面前简直不配为人。但这种人还好,因为你爸妈很少会用他来折磨你,你可以说这不是我的错嘛,是你们基因没有给我配好,对吧?人家是天赋。比这种人还要更过分的一种,就是谷大老师这样的。他会告诉你唉我的智商其实不是很高,我就是很会努力,就是擅于死磕,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什么的,他就很会讲这种正能量的话。所以我们不如别人,就没法怪父母,怪基因了,只能怪自己不够努力。这会让我们更加挫败。但是好在有一个人拯救了我们,就是《火影忍者》里面的李洛克,人称小李。小李提出一个理论,叫做:“会努力也是一种天赋,叫努力的天赋。”(所以谷大你真的是天赋异禀的一个人你知道么?)我们没有这种天赋,又可以释然了。但是更过分的有第三种人!第三种人告诉你说你看我好像也不聪明,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,最关键的是我也不比你们努力,只不过是每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写东西。而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都有,不用像谷大一样蹲在厕所边一整夜,只要早起一小时晚睡一小时就好,很简单对不对?——对!但是我发现,我特么居然做不到!
而且我发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。我做咨询的时候,很多学生都会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。他们会说李老师,我有很多梦想:健身啊、看书啊,像谷大老师一样背单词啊……我有时间,比如每天下班以后,总有三四个小时的时间,我觉得我可以开始了。但结果是,我这三四个小时都拿去刷微博或者看美剧——而且是看有字幕的美剧。时间就这么过去了,不行!临睡前哪怕我要装装样子呢,我也要看两页单词吧!但是我拿到那本词汇书的时候,我觉得,这么厚一本,我如果要有点成就的话看至少要两个小时,还不如等明天拿整块的时间去看,所以我把词汇书放下——然后拿起iPad又刷了四个小时微博。
这真的不是一个人问我,我想问一下在座的,有多少人经历过类似的情节?
大部分人都举手了。所以我把它叫做“时代病”。一个人明明是自由的,手里有书,有时间,也有一个非常好的计划表。但是我们发现——他丁日的——就是没法真的去做。你们并不自由。
为什么有非常宏伟的愿望或者计划,但就是做不到?这个事情我思考了很久,几年以前我觉得我慢慢接近答案了,我觉得这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——我们身边有太多像谷大老师这样的人了。
你知道这种人的存在会让学翻译的人有多绝望么?谷大老师他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其实没有一个目标,因为那时候国内也没有多少人看脱口秀,他只要一心一意地背单词就好,但是现在一个人在背单词的时候他想的是——我离谷大老师的境界还差多远,至少听上去我要先把词汇关过了,词汇关过了我要再过听力,听力过了再过俚语听力,然后还要了解美国历史文化、宗教背景……越想就觉得越可怕!
我把这些称之为幻想。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——幻想是最大的不自由。因为我们今天有太多的人,生活在各种各样成功学给我们编织的迷梦之中。然后在这些高大上的梦里,我们会觉得,我很懒,我有病,我很拖延。本来嘛,不努力就不努力好了,但是没办法,你看微信上面都是一些给年轻人XXX个忠告,成功学的多少条法则,或者你们走到外面看那些洗剪吹一条街,早上十点的时候那些小妹都会排成一列,跟着领班喊口号,特别振奋。就好像你看到所有人都在以一种特别向上的状态活着,这时候你就会质疑自己的生存价值。这个东西不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,只会让你不断打击你自己。——成功学,其实是一门打击你自己的学问。受到成功学的影响,你会觉得你自己真的不够成功。
成功学里面有一个最要命的说法,就是“你今天的打拼,都是为了明天的好日子”。你们可能觉得这个说法很好,但我今天想告诉大家一个新的观念,如果你这么去思考“我今天做的事,都是为了明天的某个目的、某个产出”,你把它写到计划表上的时候,它就会变成你的一个幻想,而且这个幻想会捆住你的双手双脚,让你没法往前走。——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永远都没法活在明天。第二天睁眼一看,我擦还是今天。所以我们晚上不愿意闭眼,早上不愿意睁眼。晚上闭眼的时候会很失望:一天又被浪费了,早上睁眼也会很失望:新的一天就这么平淡无奇地来了。然后每天都在这种负能量当中循环。
我很喜欢一本书,叫做《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》,里面有句话说得非常到位:“当你做一件事情想要求快的时候,就代表你对这件事情已经失去了兴趣,想要快点结束它。”所以成功学没有用,道理很简单。因为它用所谓的明天来激励我们,这就好像一个学生说:赶紧写论文吧,为什么要写论文呢?就为了将来有一天不用再写论文了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我们现在就已经对写论文这件事失去兴趣了。
不喜欢一件事的话,就只有一个东西能逼着你写下去,就是deadline。除此之外没有动力再往前走。而有很多东西是没有deadline的,这就是我们的计划表为什么会一再地往后延,往后延,往后延。它背后的实质,叫做工具理性主义精神。什么叫工具理性主义?就是我今天所做的事情都不是为了我当下的存在,而是为了明天的某种回报。适度的这样的想法是OK的,这会让一个人去争取更好的生活。但如果一个人把它当作全部,今天的全部都是为了明天而付出的某种代价,可想而知这个人会过得非常痛苦。而且他会发现这个痛苦是永无止境的无间道。他每一天都会重复在今天而不是明天,所以他永远都没有能够停下来享受,甚至喘息一下的时间。大家都知道一句很著名的谎言:“忙完这一阵子,就可以歇了。”
所以下一次,你们在微信的朋友圈(我现在认为这里是成功学泛滥的大本营了)再看到这样的东西,不管是励志的传奇故事,还是给年轻人的多少个忠告,什么幸福力、什么职场法则……我建议,在你把它血脉贲张地吸收到大脑里去的时候,要认真地想一想,我是真的喜欢这个东西吗?还是只是喜欢这个东西给我带来的幻想?如果发现你喜欢的只是一件事的结果,而不是这件事情本身,我觉得你要认真考虑一下是不是真的要做它。因为那会让你的今天立刻陷入到痛苦中。
这就是我觉得今天说“非计划人生”最根本的意义。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你不知道下一秒你会遇到什么的一个状态,你非要把它纳入到一个计划表里,其实你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工具,而不是一个人。没有为过程本身而活,只为了将来有一天可以有钱,有时间,有妹子,这种活法是非常糟糕的。
但是,我估计大家正在酝酿这样的问题,所以我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:你可能会怀疑,我要是放下了这些计划,没有了梦想,那人和咸鱼还有什么区别?我们还可以往前走吗?我想这个活动的意义就在于,有一些人站出来,呈现出人生的不同面相,并且展现出了一种可能性就是:我们还可以继续往前走。没有计划,没有幻想,还可以凭借今天我们的兴趣、我们的某种动力,某种联结在往某个方向走。我们没想过走出来会是哪一番天地,不知道会不会成功或者摔得很惨,但我们是可以往前走的。
为什么往前走呢?因为在当下此刻这个瞬间,我是喜欢这件事情的。哪怕这些事情在99%的人看来都不靠谱,比如说打游戏,但我就是喜欢,而且我觉得这件事在当下多少给了我一些滋养,我觉得就是好事。至少在这一刻,你过得并不差。而且有一个好消息是萧木老师说的,我非常认同: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做事,如果我们抓住各种可能性往各个方向去试探的话,在一直慢慢地积累,那么结果就不会差。就好像我那个师兄,他每天就拿两个小时写论文,但是积累了几个月以后,他就有了一篇论文。所以即便我们没有幻想催促我们往哪里走,即便我们走得没那么快,但我们走上一段时间,总能遇上一些机会。
最后我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我对生活的这种理解。刚刚有人可以通过看书来学会游泳,就我自己来说是从未有过。我小的时候,觉得非常不可思议,游泳池里面居然有人可以躺在水上!不用动就能躺在水上!我完全不能理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。我也逼自己躺上去,但是一下就栽了下去。他们也不比我胖多少啊。所以我问他们,他们也告诉我一个让人生气的答案。他们说:你自然而然就可以躺上去啊,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躺上去。——可是我怎么试都不行,我就想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,一定有什么诀窍。
我想了很久,最后想到的诀窍就是放松。如果你放松地躺上去的时候,就会被水接住,就能浮起来。但你要放松地躺在水上,首先要信任这个水不会淹没你。如果你相信水可以接住你,那么你往上面放松地一躺,就真的能浮起来。我后来用自己的经验不断地证实了,水在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很友好的。我想生活在大部分的时候也是很友好的,如果你大部分的时候就是自然而然地往水上一躺,而不是用计划表或者说硬逼着自己保持某种姿势的时候,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发现自己会浮在水上。——这就是你和水之间的信任,一种不言自明的信任。而这样的一个信任,我觉得可以作为我对于“非计划人生”这个主题的回答。我们为什么不需要计划呢?因为我们相信生活会是友好的,只要我们还在行动。谢谢大家!
(计划中还打算照应一下开头,“你们看,尽管这个演讲遇到了各种计划外的变故,最后我也平安无事地撑下来了,生活对我就是这么友好。”但忘说了,也没事,最后的结果仍然是友好的。)
原文
http://www.douban.com/note/484664247/
|